复旦大学杜威中心 Dewey Center

刘放桐


个人简介

刘放桐,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威研究中心荣誉主任。湖南桃江人。196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博士毕业,并隔年至复旦大学任教至今。1996年被授予首席教授荣誉称号。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顾问。现代哲学研究所(非实体)第一任所长,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第一任站长。2004年任复旦大学新成立的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获得首届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贡献奖。

研究领域

美国实用主义、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杜威全集中文翻译及其研究”。

出版著作

  1. 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0年

  2.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0年

  3.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02年

  4. 现代西方哲学背景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5. 西方近现代过渡时期哲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

  6. 现代西方哲学评述,人民出版社,1985年

  7. 实用主义评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

  8. 西方哲学前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9. 探索、沟通和超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文章发表

  1. 刘放桐.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02:20-29.

  2. 刘放桐. 认清“两大趋势”  增强道路自信[N]. 人民日报,2016-01-18007.

  3. 刘放桐. 从哲学史方法论高度改进和拓展现代西方哲学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02:36-45+127.

  4. 刘放桐. 再论杜威在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J]. 学术月刊,2015,05:43-51.

  5. 刘放桐, 姜宇辉, 赵立庆. 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刘放桐先生访谈[J]. 社会科学家, 2014(6):3-9.

  6. 刘放桐. 杜威在西方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与康德和马克思的比较[J]. 河北学刊,2014,03:13-19.

  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杜威研究和《杜威全集》翻译”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教授  刘放桐. 《杜威全集》的出版翻译及其价值[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0-08B05.

  8. 刘放桐. 再论重新评价实用主义——兼论杜威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同一和差异[J]. 天津社会科学,2014,02:4-12.

  9. 刘放桐. 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进步及其局限[J]. 南方论丛,2013,06:14-20+31.

  10. 刘放桐. 杜威的经验概念重释[J]. 江海学刊,2013,01:14-22.

  11. 刘放桐. 法国哲学的现代转型[J]. Gansu Social Sciences, 2013, 30(1):46-52.

  12. 刘放桐. 当代哲学的变更与后现代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12,05:1-8.

  13. 刘放桐. 杜威:曾被误解的“实用主义”者[N]. 社会科学报,2011-04-07006.

  14. 刘放桐. 《杜威全集》中文版序言[J]. 哲学分析,2011,01:186-196.

  15. 刘放桐. “马克思哲学进步到现代西方哲学”是一个伪命题[J]. 河北学刊,2011,02:17-23.

  16. 刘放桐. 再评王贵明先生的“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倒退论”[J]. 河南社会科学,2011,03:54-61.

  17. 刘放桐,叶晓璐. 我的哲学研究之路:探索、沟通和超越——刘放桐教授访谈录[J]. 哲学分析,2011,05:158-173.

  18. 刘放桐. 杜威的哲学概念及他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J]. 天津社会科学,2011,06:39-46.

  19. 刘放桐. 再论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同时代西方哲学的否定──对一种复旧性观点的回应[J]. 河南社会科学,2010,01:49-54.

  20. 刘放桐. 杜威哲学及其在中国的影响[J]. 天津社会科学,2010,02:4-11.

  21. 童世骏 刘放桐. “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 社会科学报,2009-10-22005.

  22. 刘放桐. 再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导模式[J]. 河北学刊,2009,05:13-19.

  23. 刘放桐. 正确认识还是否定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J]. 湖南社会科学,2009,05:10-18.

  24. 刘放桐. 德国哲学的现代转型[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62-67.

  25. 刘放桐. 论英国哲学的现代转型[J]. Henan Socialences, 2008, 16(4):17-21.

  26. 刘放桐. 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及其近代变更——关于美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思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54-61.

  27. 刘放桐. 重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对把“比较研究”当作“相提并论”的回应[J]. 社会科学,2008,05:113-119+191.

  28. 刘放桐. 从美国哲学的形成和发展看其近代转型[J]. 湖南社会科学,2008,02:12-17.

  29. 刘放桐. 论英国哲学的现代转型[J]. 河南社会科学,2008,04:17-21+235.

  30. 刘放桐.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三十年的反思与展望[J]. 天津社会科学, 2008(3):4-12.

  31. 刘放桐.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特殊背景与费尔巴哈的中介作用[J]. 江海学刊,2008,05:18-22.

  32. 刘放桐. 重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革命性意义——从西方哲学研究视角分析[J]. 河北学刊,2008,06:12-17.

  33. 刘放桐. 西方哲学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社会历史背景[J]. 学术月刊,2007,06:65-71.

  34. 罗伯中,刘放桐. 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三题辨正[J]. 探索,2006,02:174-178.

  35. 刘放桐. 西方哲学现代转型的科学背景[J]. 江海学刊,2006,03:13-19+238.

  36. 刘放桐. 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从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学科的建设说开去[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34-39.

  37. 刘放桐. 《学术月刊》与当代中国学术[J]. 学术月刊,2006,08:155-156.

  38. 刘放桐. 杜威哲学的现代意义[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5-23.

  39. 刘放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一书中若干问题的澄清[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1:10-18.

  40. 刘放桐. 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J]. 求是学刊, 2004, 31(5):18-25.

  41. 刘放桐.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认识——从西方哲学背景的观点看[J]. 湖南社会科学,2004,01:152-157.

  42. 刘放桐. 实用主义与中国现代的政治和文化冲突[J]. 学习与探索,2004,02:1-8.

  43. 刘放桐. 对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认识[J]. 江海学刊, 2003(5):22-28.

  44. 刘放桐. 现代西方哲学背景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J]. 河北学刊,2003,06:34-41+63.

  45. 刘放桐. 西方哲学的革命变更与现代转型之比较[J]. 学术月刊,2003,10:5-13.

  46. 刘放桐.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问题的几点思考——从对西方近代哲学的批判继承的观点看[J]. 学术研究,2002,01:26-33.

  47. 刘放桐. 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看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2,05:4-9.

  48. 刘放桐. 西方现当代哲学发展主要趋势论评[J]. 江海学刊,2002,02:17-24+206.

  49. 刘放桐. 也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否定性评价–致陈启伟教授的回信[J]. 学术月刊, 2002(8):11-20.

  50. 刘放桐. 复陈启伟教授[J].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2,00:298-315+350-351.

  51. 刘放桐. 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J]. 求是,2002,02:45-48.刘放桐.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对西方现当代哲学的超越[J]. 哲学研究,2001,08:13-19.

  52. 刘放桐. 西方哲学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西方哲学研究百年反思之二[J]. 东南学术, 2001(3):36-44.

  53. 刘放桐. 西学传入与“五四”前后中西文化和哲学的碰撞——西方哲学研究百年反思之一[J]. 东南学术,2001,02:49-57.

  54. 刘放桐. 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新释[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8-15.

  55. 刘放桐. 超越近代哲学的视野[J]. 江苏社会科学, 2000(6).

  56. 刘放桐. 复陈启伟教授[A].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C].:,2002:20.

  57. 刘放桐. 对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的历史与理论分析——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J]. 学海,2000,05:18-27.

  58. 刘放桐. 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J].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0,00:161-175+339-340.

  59. 刘放桐. 迈向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新阶段——从《现代西方哲学》三个版本的编写说开去[J]. 社会科学战线, 2000(6):44-54.

  60. 刘放桐. 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西方宗教及其哲学的变更[J]. 国外社会科学,1999,02:3-9.

  61. 刘放桐. “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随想录[J]. 学术月刊,1999,10:32-41.

  62. 刘放桐. 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更──对个体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超越[J]. 天津社会科学,1998,04:5-11.

  63. 刘放桐,黄颂杰. 热门话题:变革时代的价值基础[J]. 国际学术动态,1998,02:11-12.

  64. 刘放桐, 孙向晨, 林苏闽. 探索、沟通、超越——刘放桐教授谈现代西方哲学及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系[C]// 时代与思潮. 1998.

  65. 刘放桐. 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个体主体和现代化[J]. 河北学刊,1997,01:30-36.

  66. 刘放桐. 西方伦理思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J]. 长白论丛,1996,01:40-43.

  67. 刘放桐.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上)[J]. 国外社会科学, 1996(3):7-12.

  68. 刘放桐. 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下)[J]. 国外社会科学,1996,04:7-12.

  69. 刘放桐. 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论纲)[J]. 天津社会科学,1996,03:10-16.

  70. 刘放桐.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定位问题[J]. 天津社会科学,1996,05:6-9.

  71. 刘放桐. 重新认识杜威的“实用主义”[J]. 探索与争鸣,1996,08:46-48.

  72. 刘放桐. 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论纲)[J]. 天津社会科学, 1996(3):10-16.

  73. 刘放桐. 市场经济与实用主义的道德理论[J]. 河北学刊,1995,04:26-32+107.

  74. 刘放桐. 从西方古典哲学到现代哲学的转折[J]. 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2).

  75. 刘放桐. 实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命运——再论重新评价实用主义[C]// 时代与思潮. 1989.

  76. 刘放桐. 我们应当怎样正确评价存在主义哲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2):9-15.

  77. 刘放桐. 编写《现代西方哲学》的几点体会[J]. 教材通讯,1985,01:24-26.

  78. 刘放桐. 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思潮[J]. 高教战线, 1985(2).

  79. 刘放桐. 再论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问题——兼与陶济同志商榷[J]. 江西社会科学, 1984(2):77-84.

  80. 刘放桐. 我们应当怎样正确评价存在主义哲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2):9-15.

  81. 刘放桐.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J]. 学术月刊, 1983(1):11-12.

  82. 刘放桐.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来龙去脉(上)[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4):47-54.

  83. 刘放桐.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来龙去脉(下)[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84. 刘放桐. 关于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评价问题[J]. 江西社会科学,1982,03:60-67.

  85. 刘放桐. 新康德主义简述[J]. 国内哲学动态, 1980(11):26-28.

  86. 刘放桐. 新托马斯主义述评[J]. 教学与研究, 1980(3).

  87. 刘放桐. 尼采权力意志论批判[J]. 学习与探索, 1979(5):4-13.

  88. 刘放桐. (1964). 学习“一分为二”,实现革命化. 学术月刊(10), 38-40.

  89. 刘放桐. 文德尔班哲学批判[J]. 复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64(1):21-32.

  90. 刘放桐. 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伦理学史上的幸福观[J]. 学术月刊, 1964(1):49-57.

下一篇陈亚军
文章分类: 中心成员
分享到: